
成慧翔,中共党员,副教授,现任职晋中信息学院教师;晋中信息学院教学督导;智能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;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指导教师;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;晋中信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会员、双师双能型教师、全生异科导师兼对接人。主持或参与省校级教科研项目8项;主持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项;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24篇(其中2篇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);参编教材和著作6部;申请实用型专利1项、软件著作3项。负责课程《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》于2023年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,并成为首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;2024年被评为首批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、山西省一流课程培育项目。2023年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;2023年荣获中共晋中信息学院委员会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称号;多次荣获“远景卓越教师”、“远景杰出教师”、“远景骨干教师”称号;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、省级奖项10余项。
教育的初心,是初遇时的滚烫
2013年8月18日,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憧憬,我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乘坐5路公交车抵达学院路8号—一个梦想启航的圣地。步入阿信的“六扇门”,开启了人生中重要又难忘的职业旅程。
那一刻,我不仅是新入职的教师,更是播种初心、筑梦未来的教育追梦人;那一刻,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崭新起点,更是我以匠心点亮希望、筑梦新篇的起点;那一刻,我期待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和学生们勇敢追梦,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……
初入校园,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教育领域的养分: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与社会实践,走进红旗渠、右玉等红色基地,在革命历史与奋斗精神中感悟 “教育初心、师德坚守” 的真谛。作为一名教工党员,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,更要以品德为范,用言行影响学生。记得有一次,张同学因校园内超速逆行慌乱求助,我没有直接帮他逃避责任,而是温和却坚定地告诉他:“超速逆行不仅违反法规,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。大学生要懂担当,错了就要勇敢面对。” 最终,张同学接受处罚并认真检讨,而我也更加坚定:教育之路,需以身作则,行稳致远。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我都将坚守初心,以师德为魂,用爱与智慧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、同路人和拓路人。







教学的匠心,是深耕时的执着
“动人以言者,其感不深;动人以行者,其应必速。”十一年来,我深耕课堂,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,对教育理念的更新,和教学团队成员们一起践行“四位一体双院制”,开始理解“商科教育、完满教育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”的重要性,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“完整的人”。而在阿信遇到的优秀领导、优秀团队、优秀学生,无时无刻也在用言语和行动给我教诲与示范。阿信用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着我、成就着我。我是贡献者,也是受益者。
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,课前,深挖课本知识,剖析学生学情、引入工程案例重构教学内容,精雕细琢每一份教学设计,只想在有限的学时,引领学生解锁无限可能;课中,将每个知识点讲深讲透,更注重知识点间的交叉与串联。启发学生思考,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逻辑思维能力、实践创新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。依托“互联网+”技术的发展,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,也依然不忘线下板书不可替代的魅力,每一笔都蕴含着对知识的敬畏与传承的深情。在这一刻,线上和线下、板书和PPT,不再是简单的手段或工具的叠加,而是教学艺术的完美融合。如此教学,不仅让知识的传递生动有趣,更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。课后,我积极反思教学日常,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,以在下次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师艺站上讲台温暖学生。这看似平凡却又非凡的行为,也是我对教育最深情的告白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争放春满园。”教学质量的提升绝非一人一力之功,而是团队协作、智慧交融的结晶。信院的督导团队在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2022年,我有幸成为督导团队中的一员,能为保障阿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可贵的是,我又获得了一个跨学科、跨专业学习成长的宝贵平台。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扇窗,让我窥见了不同知识领域的无限风光,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“术业有专攻”的真谛。督导会议与教研活动是我教学艺术成长的摇篮。我珍惜每一次教研与学习的机会,认真倾听与思考,积极交流与讨论,及时反思与总结。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能激发出新的火花,让我受益匪浅。教学是一门艺术,需要不断琢磨与锤炼,而团队的力量正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泉。
从初次登上讲台的青涩与紧张,到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核心课的从容与自信;从参与第一个课题的懵懂尝试,到独立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的娴熟稳健;从一名普通的专业课教师,到双师双能型教师、再到双院制全生异科导师;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,到担任教学督导工作;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我对 “教学匠心” 的践行,都汇聚成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,激励着我不懈追求教学艺术。











育人的暖心,是陪伴时的共鸣
书院是传统教育阵地赋予现代教育内涵的创新育人机制。在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当下和未来,书院回归教育的根本,将传授知识与学生的感知、情感和需求连接在一起,提供创造和共同探索的时间空间,让教育更有温度和实效。在这里,我和智能学业班和经管异科班的学子们倾心陪伴、温暖守候……我们一起践行“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”、共享“大咖阅读”时光,向大咖学习可复制的领袖力量;我们一起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选题、讨论四六级考试秘籍;我们一起心语交织、互诉衷肠、共鸣悠扬;一起以“时间”为主线拟定“异”计划,从“青春悦动春节庙会”探寻传统、“雷锋日之我是故事魔法师”升华精神、到“母亲节爱人爱己”系列活动滋养心灵……我们一起寻找成长的多元可能,一起爱上可能的自己。
记得电气1306班的刘同学传来佳音,成功入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,他感慨万分:“老师,感谢学校四年的完满滋养,成就了更好的自己。好怀念大学时光,常想与你聊聊。如今,我也走上了讲台,传承您的精神,给国网的新人上课。”他们正在将充满意义的正能量回馈社会得以传承和发扬。每一次促膝长谈、每一次耐心引导,都源于对学生纯粹的关爱与对“四位一体双院制”育人模式的热爱。荣幸的是,能陪伴他们度过宝贵的四年,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,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。








未来的决心,是前行时的坚定
《礼记・学记》有云:“师者匠心,止于至善;师者如光,微已致远。”十余年来,我秉承智能工程学院 “有理想,敢担当,能吃苦,肯奋斗” 的院训,在教育岗位上潜心耕耘,把每一份努力都化作对学生的责任、对教育的担当。如今回望,那些与学生共同奋斗的日子、那些在教学中收获的成果、那些在督导工作中得到的成长,都像星辰一样,点亮了我的教育星空。
感谢信院这片沃土,让我能播种教育梦想;感谢领导与同事的支持,让我的成长之路不再孤单;感谢学生的信任与陪伴,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喜悦与满足。教育路漫漫,探索无止境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梦为马、以师德为鞍、师艺为笔、勤耕不辍,与阿信共舞,与学子同歌,在教育的山海中坚定前行,让成长的画卷永远绚丽多彩,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。